☺️ 成功案例 😢 失败案例
1 间隔拍摄 #
1.1 [😢]车流拉丝断断续续的 #
1.1.1 2025.4.9 - 乌鲁木齐红山公园红山宝塔 #
1.1.1.1 图示 #
- 相机:佳能R62
- 镜头:佳能RF 28mm f/2.8
- 自动间隔拍摄:间隔1s、曝光时间0.6s
- 手持拍摄
1.1.1.2 原因分析 #
- 没有三角架,只能手持拍摄,曝光时间太长容易模糊,所以只能缩短曝光时间,间隔拍摄的时间设置有误
- 车流太快,相机的间隔拍摄,前一张与后一张之间间隔了0.4s,导致车流拉丝断断续续的
- 可能也是曝光时间不够
- 注意: 拍摄星轨预留出1s-2s的间隔,因为相机长时间曝光,相机需要冷却,自动就停止拍摄小段时间,如果没有预留出一点时间,则会出现拍的张数与设定的张数不一致的情况。同时,星星相比于汽车,对于拍摄者来说的速度很小,就算间隔1-2s,最后拍出的星轨也不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
1.1.1.3 经验总结 #
- 相机设置
- 降低曝光补偿,使得车灯拉丝更明显
- 曝光时间不能过长或过断
1.1.1.4 待尝试的方案 #
- [😢]
把间隔时间设置为0s,把曝光时间设置为1s[相机无法设置间隔时间为0s,最小间隔1s] - 单次曝光时间拉长,就拍一张,拍摄时间长一些
1.1.2 2025.5.27 - 丰台丽泽 #
1.1.2.1 实拍参数和原因分析 #
- [😢]间隔1s,曝光1s,手持,开防抖,关闭长时间降噪功能,未关闭高iso降噪功能
- 这样设置,相机需要处理时间,从而导致最后拍出来每张之间隔了1s
- 由于拍完一张之后相机需要时间处理,实际上应该无法时间完美 不间断间隔拍摄
- [😢]间隔2s,曝光2s,手持,开防抖,关闭长时间降噪功能,未关闭高iso降噪功能 同上
1.1.2.2 经验总结 #
- 最好还是用三脚架拍摄,单次长曝光
- 尽量缩短机内处理时间,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功能
- 尽量找到合适的快门时间和间隔时间,从而尽可能缩短相机处理时间
1.1.2.3 待尝试方案 #
- 间隔1s,曝光时间在小于1s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1s,堆栈张数增多(30张起步,建议多拍一点)
- 乌鲁木齐红山公园红山宝塔的拍摄就是用间隔1s,曝光时间0.6s拍摄的,但是还是有断断续续的情况
间隔2s,曝光时间在小于2s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2s(这种方法经过试验可能无法实现)- 间隔3s,曝光时间在小于3s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3s(30张起步,建议多拍一点)
2 [😢]2025.4.15 - 全景接片有黑线 #
2.1 图示 #
2.2 原因分析 #
- 发现黑色的断层几乎都是拼接的部分
- 在小红书上看到原因可能是拼接的图像太少了,拼接后暗角比较明显
2.3 经验总结 #
- 拍的时候,保证每张图片重叠的部分比较多
- 后期用PTGui接片
- 拍摄时相机设置
- 自定义白平衡
- 手动对焦
- 尽量用小光圈
- 上下左右的照片之间都需要满足30% 重合的要求
3 [😢]2025.5.18 - 故宫平移全景接片失败 #
3.1 原因分析 #
-
平移的过程中,画面中的 透视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故宫建筑前面的台阶,在左边拍的和在右边拍摄不一样
-
当天有云,移动过程中,云彩相对于故宫建筑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
-
用28mm广角镜头进行拍摄,有比较明显的畸变影响
-
平移法比较难以实现,放弃这种方法
3.2 经验总结 #
- 固定机位拍摄
- 用非广角镜头拍摄(大于35mm),尽量用长焦
- 相机设置(固定各种参数)
- M档:保证曝光一致
- 自定义白平衡
- 尽量用小光圈,获得较大景深
- 使用手动对焦,可以对焦到远处的建筑
- 尽量用三脚架
- 拍摄之前进行试拍
- 保证对焦点适合
- 保证画面重合在1/3以上
4 [😢]2025.8.30 - 拍落日暗部细节损失 #
4.1 原因分析 #
4.1.1 忘记使用包围曝光 #
- 光顾着拍全景,忘记使用包围曝光
4.1.2 没有带全设备 #
- 只带了一块电池(因为怕麻烦就把相机包放在车上,电池在相机包里)
- 没有带GND镜
4.2 经验总结(落日包围曝光的拍法) #
4.2.1 使用佳能的HDR模式(要保留原片) #
使用佳能的HDR模式在拍包围曝光的时候,可以看到效果,而且不用自己调三张照片的曝光增减
4.2.1.1 打开HDR模式 #
4.2.1.2 选择 [HDR模式拍摄]:风光选择“动态范围” #
- 对于风景和静物拍摄,选择“动态范围”
- 适合于风景和静物拍摄
- 每次拍摄,将以不同的曝光拍摄三张图像(标准曝光、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),然后自动合并在一起
- 对于具有移动被摄体的场景,选择“移动被摄体”
4.2.1.3 [连续HDR]:选择每张(拍全景等需要连续拍摄一组照片的时候方便) #
- 设为[仅限1张]时,拍摄结束后将自动取消HDR拍摄
- 设为[每张]时,将[HDR模式拍摄]设为[关闭]前,会持续进行HDR拍摄
4.2.1.4 [自动图像对齐]:手持拍摄开启,三脚架拍摄关闭 #
手持的情况比较多
4.2.1.5 [保存源图像]:选择[所有图像](一定要保留源图像) #
保留源图像方便后期进行调整
4.2.1.6 先试拍几张看看效果,然后再进行一组的拍摄 #
4.2.2 手动调整每张照片的曝光补偿 #
4.2.2.1 使用M档(或者Av档) #
4.2.2.2 使用[点测光] #
4.2.2.3 [驱动模式]选择[连拍] #
4.2.2.4 [包围曝光拍摄数量]:一般设置为3张 #
如果相机有这个设置
4.2.2.5 测光找到合适的曝光补偿(测好光之后参数就不能动了) #
- 找到光比最大的场景
- 找到基准曝光
- 固定iso、光圈、快门速度中的两个参数
- 一般固定iso和光圈,用快门速度来找曝光补偿
- 光圈:f/11往上,保证景深
- iso:尽可能小(需要保证安全快门)
- 快门速度整档:1s、1/2s、1/4s、1/8s、1/15s、1/30s、1/60s、1/125s、1/250s、1/500s、1/1000、1/2000、1/4000、1/8000 …. 1/32000s
- 点测光测量画面中不亮不暗的部分
- 画面中不亮不暗的部分一般是中间调
- 例如:云层
- 调整快门速度,直到测光表指针在中间位置
- 记住这个快门速度
- 固定iso、光圈、快门速度中的两个参数
- 用点测光测量画面中最亮的部分
- 例如:太阳旁边的云层
- 调整快门速度,直到测光表指针在中间位置
- 记住这个快门速度
- 用点测光测量画面中最暗的部分
- 例如:地面的树木
- 调整快门速度,直到测光表指针在中间位置
- 记住这个快门速度
- 根据测量的三个快门速度,计算出曝光补偿
- 例如:
- 中间调快门速度:1/125s
- 最亮部分快门速度:1/500s
- 最暗部分快门速度:1/30s
- 曝光补偿计算
- 最亮部分曝光补偿 = -2EV(1/500s比1/125s快了2档)
- 最暗部分曝光补偿 = +2EV(1/30s比1/125s慢了2档)
- 例如:
- 如果发现最暗部分的快门速度小于安全快门太多(比如小于1/60s),则需要提高iso,重新测光
4.2.2.6 如果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曝光与基准曝光差距不一样怎么办? #
- 例如:
- 中间调快门速度:1/125s
- 最亮部分快门速度:1/4000s
- 最暗部分快门速度:1/30s
- 曝光补偿计算
- 最亮部分曝光补偿 = -5EV(1/4000s比1/125s快了5档)
- 最暗部分曝光补偿 = +2EV(1/30s比1/125s慢了2档)
- 解决办法(宁欠误曝):扩大包围曝光范围和使用包围曝光偏向
- 根据上面的例子,将包围曝光偏向更暗方向偏移一些(1/3档到两档)
- 然后调整曝光补偿,使得左右两边的曝光补偿和测量的曝光补偿相近
- 例如:将包围曝光偏向更暗方向偏移2档
- 然后调整曝光补偿为-3EV
- 这样拍出来的三张照片的曝光补偿分别为-5EV、-3EV、-1EV
- 这样就比较接近测量的曝光补偿了
- 设置包围曝光数量为5张